您当前的位置: 党建首页 > 工作动态 > 详情

物流企业复工面有所扩大 复产率仍处低位 企业期盼更强有力的复工措施

发布时间:2020年03月08日22:10 中物联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宣传组

物流企业复工面有所扩大 复产率仍处低位 企业期盼更强有力的复工措施
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简报

(2020年2月24日)

2月12日-21日,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(简称中物联)有关部门联合各地物流主管部门、行业协会持续开展全国物流企业复工复产调查调研。此次调研包括国家发改委物流定点监测企业在内,共收集到2283份有效样本,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汇总、梳理和分析。调查显示,企业复工面正在快速扩大,但受有效需求不足和企业主体责任风险大等因素影响,员工到岗率和企业复产率仍在低位水平。

从复工情况来看,随着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,各省区市按照中央部署分区分级实施了差异化防控策略,物流企业、园区、站点开门营业复工比例有所扩大,由调查开始(2月12-16日)的49.2%回升到调查结束(2月17-21日)的62.2%。

但从复产情况来看,由于人员流动总体受限、企业主体责任风险较高、上下游需求不明朗等原因,调查企业复产率仍然较低。企业复产率由调查开始(2月12-16日)的35.1%回升到调查结束(2月17-21日)的35.5%,回升幅度远低于开工比例,反映出当前企业存在复工不复产现象,复工企业运转能力不高,只占到满负荷运转的35.5%。具体来看,近7成(68.3%)的企业复产率不到50%,一半的企业(52.4%)复产率在30%以下,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(35.4%)复产率不足10%。

综合复工复产情况来看,目前企业反映的复工审批、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较前期有所减少,企业复工开工意愿增强,但随着时间推移,经营成本压力水涨船高,加之由于需求回升慢、产业链协同难、员工返工难以及复工生产有风险,企业复产率回升缓慢。

对于疫情的影响,不同领域物流企业反映不一。机械电子类物流、纺织服装物流、汽车及零部件物流、建材家居和渣土运输、生鲜冷链食品物流等受疫情冲击较大。其中,机械电子物流91.6%的企业认为有重大负面影响(影响严重、影响很大、影响较大合计),58.3%的企业认为一季度收入将下降50%以上;汽车零部件、建材家居和纺织服装物流认为有重大负面影响的企业超过80%,分别有40.5%、48.1%和51.1%的企业认为一季度收入将下降50%以上。江苏一农副食品交易市场反映,由于酒店、餐饮、旅游停工导致高档水产、海产品交易额大幅下降,仅有去年同期的20-25%;2月17日以来,市场回暖明显,但为保障疫情控制,目前仍采取限流措施,尚未恢复正常。

值得关注的是,目前除了民生消费和防疫相关的物流供应链基本畅通之外,诸多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存在断裂休眠风险。化工物流企业反映,尽管上游原材料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,但下游产业和终端产业尚未完全复工,难以形成生产、流通和消费的合理循环。机械电子和汽车物流企业反映,装备制造、汽车制造上下游产业链环环相扣,众多中小企业组成的供应链复工时间和程度不一、原材料满足状况不一,企业生产难以维持,面临开工不久又不得不停工的状况。

另外,员工返工和企业用工风险并存,也影响到企业复工复产。根据调查,企业员工到岗率由调查开始(2月12-16日)的34.5%回升到调查结束(2月17-21日)的35%,一周仅回升0.5个百分点。物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用工需求大,员工返岗不能及时到位,企业复工复产将受到严重影响。一些劳务输入地区,片面重视“外防输入”,谨慎“全面开工”,反复要求压实企业责任,一旦有疫情发生,企业将面临停工甚至破产的重大后果。很多企业开工谨慎,部分企业甚至表示宁愿不开工也不愿意冒风险。

根据调研反映,企业认为2月17日以后各地政府复工复产措施在逐步落实,复工条件逐步改善,物流是经济命脉,复工复产要先行,需要有更大力度的联动措施,纾解企业困难,帮助复工复产。

一是属地政府加强对企业疫情防控监控和指导,建立员工工作时间外的政府、社区、企业联防联控机制,提高工作生活防控水平。

二是完善防疫物资调拨、医疗救助、社保托底等政策,缓解企业用工用人的后顾之忧,密切跟踪企业复工复产情况,确保复工复产后从业人员、生产运行“双安全”。

三是建立风险区域和需求响应大数据系统。一是方便政府为返程人员提供精准服务,帮助尽快返岗复工。二是目前复工复产以单点连线和单程运输为主,成本极高,难以达到物流企业网络化、规模化经营效益,建立风险区域和需求响应大数据系统,将需求响应区域与风险区域通行便利、防控机制进行大数据比对识别,方便企业扩大服务网络。

四是推出疫情特殊商业保险。调查结果显示,各类规模企业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。其中,中、小微企业预计一季度收入下降超过50%的分别占到32.2%和46.8%,比大型企业高5个百分点以上;中小企业生存意愿和开工意愿强烈,但相互观望;大型企业开工早但复产率受到制约。共同特点是担心开工后发生疫情,带来保险待遇问题。建议按照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,依托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以疫情为主的特殊险种,政府、企业、员工共同承担保费,降低企业开工压力。